[士林區] 守護記憶的家園-社區攜手,溫柔守護

社區背景說明
衛福部最新公布臺灣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顯示,65歲以上失智盛行率為7.99%。截至114年,士林區高齡人口超過6萬4,817人,推估失智症者約5,185人以上,惟僅1,031人領有身心障礙手冊,顯示社區中仍有大量潛在個案未被發掘。
面對急速高齡化,士林區自101年起推動失智樂齡團體與識能講座,並藉由「士林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推動委員會」(圖1)整合公私資源,建立轉介及關懷網絡。109年起更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合作行動話劇,透過跨世代互動,推動居民、商家、宮廟與文化場館成為「失智友善天使與組織」,打造跨域守護網,形成全民參與的失智友善社區。

圖1、結合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推動委員會,共同推動失智友善社區
推動策略及內容
一、建構跨世代、跨領域的失智友善網絡
以「青年帶動、全民參與」為核心策略,串聯校園、社區與商家推動失智識能普及。透過講座、行動話劇及服務學習,培育「失智友善天使」,並推動「跨世代憶路相伴」方案,促進年青學子深入家庭(圖2),讓失智議題從校園走入社區生活,形塑友善共融氛圍。

圖2、大學生走入家庭,透過實際互動與經驗交流,讓年輕世代認識失智症家庭的真實需求,同時培養未來的社區照護人才與志工儲備力量
二、整合公私協力,強化在地守護能量
結合失智共照中心師資辦理「友善天使進階培訓」,強化早期辨識、溝通與環境設計能力。並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標竿,帶動社區關懷據點與特色場館打造友善場域(圖3),形成「一館帶多點」擴散效應。

圖3、國立故宮博物院辦理社會處方箋講座,攜手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共同參與推廣,打造「多元場域即友善據點」的社區典範
三、深化社區參與,推動賦權與自主行動
鼓勵友善天使與居民主動參與里內決策,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規劃行動;透過「記憶保平安,友善在廟埕」等活動,結合宮廟、商家與社區組織設計寓教於樂的闖關與祈福體驗(圖4),不僅提升居民對失智症的識能與互助意願,也強化早期辨識能力,縮短就醫延遲時間,進而提高失智症早期確診率與社區共好氛圍。

圖4、與士林神農宮攜手舉辦國際失智友月活動,以「看、問、留、撥」四部曲為主題,融合地方文化元素,深化民眾對失智識能的認識
四、以藝術與文化為介面,促進健康與共融
「士林社區(Search)好所在」走讀系列串聯國立故宮博物院、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天文館及在地宮廟,透過導覽、藝術手作與互動體驗(圖5),喚醒失智症者記憶,並強化家庭情感連結;同時推動「憶起舞動,讓愛飛揚」藝術健康課程(圖6),邀請失智症者與照顧者同台演出,結合舞蹈治療與社區倡議,展現「失智不等於失能」精神;並透過影像紀錄、成果展演與活動宣傳(圖7),擴大社區對失智友善行動的認同與共鳴,促進社會理解與包容,形成家庭、社區與文化場域三位一體的友善支持網絡,提升失智症家庭生活品質與社區參與感。

圖5、與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合作「憶起森呼吸」的走讀活動,透過綠意療癒的力量,在林間中放鬆身心

圖6、透過藝術融合健康,提升失智症者與照顧者的幸福感、下肢肌力與步行速度,並增進家庭互動與社區支持

圖7、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辦理成果展,失智症家庭攜手登上表演舞台,以舞姿與笑容重新找回自信
感動故事
一、記憶在茶香中甦醒
78歲的林爺爺曾是茶農,一生與茶樹相伴。近年因失智症逐漸沉默,家人擔心他愈來愈少開口。直到太太帶他參加「士林社區(Search)好所在-自然舒活趣」走讀美崙公園活動,導覽老師談起品茶之道時,他忽然眼神一亮,侃侃而談種茶、製茶與泡茶的細節,每一步驟都栩栩如生。太太驚訝地表示好久沒有聽到他說這麼多話了!同行成員們一邊品茶,一邊聆聽,現場彷彿成了一堂即興茶課。活動後,太太更邀請大家到家中茶行泡茶作客,因為熟悉的茶香,喚醒的不只是記憶,更是爺爺的生命力。
二、再次聽見他的歌聲
79歲的黃爺爺,退休後鮮少與人互動,逐漸變得不愛說話,記憶衰退,被診斷為退化型失智症。經健康服務中心護理師邀約,太太帶他參加「憶起舞動,讓愛飛揚」舞蹈課程。起初,他只是靜靜坐著,偶爾微笑,鮮少說話。直到練習〈望春風〉舞曲時,熟悉的旋律喚醒沉睡的記憶,他不自覺地哼起歌聲。老師順勢邀請他在成果展領唱,黃爺爺在舞台上找回多年未見的自信,太太感動地說:「沒想到我們能一起站在舞台上唱歌,這個活動像替我們家打開一扇窗。」。
修正及永續發展
未來,士林區將以跨世代、跨領域的整合策略持續推動失智友善社區,深化青年參與與居民自主行動,培育更多「失智友善天使」,並透過校園、社區、職場及公共場域的教育與互動,擴大識能普及與支持網絡。結合醫療、學術、文化、商圈及宗教資源,打造更多示範場域與友善據點,強化社區守護力量。運用走讀、藝術與互動活動提升失智症者生活品質與家庭連結,並透過影像與媒體宣導增進社會理解。最終,將推動成果制度化納入健康城市指標,確保永續發展,形塑全區共融、在地安老與社區共好的失智友善典範。
資料提供:臺北市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

![我的E政府 [另開新視窗]](/images/egov.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