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區] 「憶」動艋舺・情繫龍山・友善綻放萬華心

圖一:萬華區失智友善社區
社區背景說明
萬華區為臺北市開發起點,總人口已達16萬9,096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4萬4,037人,占26.04%,為全市最高。依國家衛生研究院資料,65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約8%,推估區內失智人口約3,523人,惟實際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證明者僅850人。為此,萬華區成立區層級推動平台,由區長擔任召集人,結合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及健康促進協會,採跨部門合作模式,研擬推動指標與改善策略,定期檢討成效,共創高齡暨失智友善社區。

圖二:失智友善社區推動小組
推動策略及內容
一、友善居民:
結合里辦公處、校園、社區關懷據點,於里鄰工作會報及社區活動中推廣失智症「看、問、留、撥」口訣,並招募失智友善天使簽署認同卡,教導民眾分辨正常老化與早期失智差異,鼓勵主動關懷迷途長者。
![]() | ![]() |
圖三:校園宣導失智友善社區 | 圖四:社區篩檢宣導失智友善社區 |
二、友善組織:
邀請萬華區在地特色商家加入失智友善組織,如茶室老街、青草巷、大理服飾商圈等,提升商家對失智症的認識與友善應對能力,累計有146家商家簽署加入失智友善組織。
![]() | ![]() |
| 圖五:商圈進行社區宣導 | 圖六:商家簽署加入失智友善組織 |
三、友善參與:
(一)結合失智老人基金會及聯合醫院等單位合作辦理樂齡課程、家屬照護課程,課程包含音樂治療及結合體適能運動。

圖七:長者與家屬參與 音樂治療團康活動
(二)114年9月失智月辦理「艋舺祈福‧友善同行」樂智走讀活動,結合萬華文化特色,走讀龍山寺、剝皮寮歷史街區。

圖八:艋舺祈福‧友善同行~樂智走讀活動
四、友善環境:營造失智暨高齡友善環境,建置無障礙坡道、電梯、廁所、扶手、設置高齡友善服務專區。

圖九:高齡友善服務專區
感動故事
一、 辦理「聽見旋律、尋回失落的記憶」課程,在音樂律動課程中,失智長者與家屬一同隨節奏舞動,重新找回久違的笑容。家屬分享:「每週固定上課後,媽媽身體變得更有力,回家還會哼起課堂學的歌,整個人開朗又有精神。課程設計貼心,運動強度剛好又安全,音樂更讓情緒得到舒緩。看到她快樂的樣子,我們家人都感到非常安心與感動。」
二、「祈福走讀,重拾生活的溫度」活動,家屬感動地說:「我原本擔心媽媽會太累,沒想到她在廟裡認真拿著許願卡拜拜,寫下『平安』兩字,笑容好久沒那麼燦爛了。走到剝皮寮時,她看著老房子說『以前就是這樣的』,那一刻我覺得她並非困在失智的世界,而是與我們共同生活、共同記憶。」。
修正及永續發展
一、建立跨領域合作機制:整合醫療、社會福利及民間團體資源,建構多層次支援體系,促進失智症家庭獲得支持。
二、強化早期篩檢與轉介功能:推動簡易認知功能篩檢服務,擴大篩檢據點及宣導範圍並轉介失智症共照中心照護服務。
三、推動失智症課程:設計失智者多元化課程,如音樂治療、體適能活動等,營造長者與家屬正向支持氛圍。
四、推廣失智友善社區:連結社區里辦公處、在地商家,逐步建構社區接納與共融程度。
資料提供:臺北市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





![我的E政府 [另開新視窗]](/images/egov.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