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區] 南港區首推四鐵共構之高齡失智友善車站 讓長者、失智者安心逍遙遊

社區背景說明
南港區已邁入超高齡社區,65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7.99%推估,至少有1,930名失智患者,為因應失智人口增加及伴隨的身心退化問題,本中心積極推動健康促進活動,延緩長者失能,提升生活品質。結合本區高齡社區與交通樞紐特色,落實WHO活躍老化理念,推動高齡失智友善場域,提升長者外出便利與安全。透過公私部門合作,推動「全國首創高齡失智友善車站」,營造友善環境,提升社會對失智症的認識與接納,讓失智者安心走入社區,打造共融、共好的生活空間。
*失智友善推動小組如下圖:

推動策略及內容
社會環境:
1.友善居民:
(1) 將失智友善議題納入機關年度訓練計畫,完訓率100%;邀請轄區機關單位加入失智友善組織,鼓勵組織將相關議題納入員工教育訓練。

▲ 鄰里長研習-失智友善教育訓練
(2) 製作失智友善海報加入QR Code識能檢測,於里段及南港車站張貼及將失智相關手冊、單張放置於南港車站諮詢服務台,供民眾取閱,以提升失智友善識能。

▲ 南港車站海報張貼
(3) 於官方網頁、FB臉書、LINE群組宣導失智友善及設置失智症宣導專區、於社區中部份失智友善組織張貼失智友善宣導海報及宣導單張供民眾取閱,提供友善服務。

▲ LINE群組專區
(4) 結合轄區失智推動小組成員,辦理大小型活動及於里鄰會議中,進行失智友善相關宣導,並招募失智友善天使,提升民眾失智症識能。
1.友善組織:結合南港車站內單位成為失智友善組織,同時維運失智友善組織,持續提供衛教資源(如教育訓練)、合辦宣導活動等。
2.友善參與:結合轄區單位,辦理適合失智症者參與之延緩失能課程,鼓勵失智症者參加社區活動。

▲ 社區宣導及招募
物理環境:
1. 南港高齡失智友善車站持續軟硬體環境改善,如優化指標、廁所等硬體環境設施,新設置車站亦依循臺鐵內部設計規範,納入高齡失智友善概念。

▲ 二階段滿意度調查
2. 結合中央研究院,規劃中研文化處方箋/失智友善社區走讀路線。


▲ 中研文化處方箋摺頁
3. 推動玉成里成為高齡暨失智友善示範里。

▲ 高齡暨失智友善示範里表揚-玉成里
感動故事
1. 蕭奶奶年輕時喜歡搭火車至外地走走踏青,近來視力減退、記憶力變差,朋友都說現在南港發展好,車站四鐵共構很便利,應該更常出門吧!鄭奶奶表面認可,私下卻感覺像個大迷宮,幾次都感受卡在裡面走不出去的無助感,後來接獲邀請於改善前去看看提供改善意見,改善後有再去,指標明顯清楚許多,感覺字體有變大顏色變得較清楚,現在感覺出門比較安心不害怕,很謝謝大家願意為老人家做一些什麼,很感動!

▲ 改善前提供意見
2. 仁福里許鄰長原本對失智沒什麼概念,但有次里鄰工作會報中里長在宣導看、問、留、撥,一開始以為是宣導燙傷沖、脫、泡、蓋、送,後來發現是失智友善相關,原來自己也可以在社區幫忙發掘疑似失智個案、幫忙通報,突然發現自己這個鄰長的角色變的更重要也很有意義,能幫助人感到開心。

▲ 仁福里里鄰工作會報
修正及永續發展
持續運用PDCA品質管理模式及3C跨域團隊合作手法,連結(connection)各領域的在地組織,透過溝通(communication)及合作模式(collaboration)永續推廣「失智友善」。未來可辦理聯繫會議或說明會,分享推動成果及經驗,吸引更多組織加入。
資料提供:臺北市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

![我的E政府 [另開新視窗]](/images/egov.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