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區] 失智友善咱尚讚 大同守護您放心
緣起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成了跨不出去的那一步……。曾經是個性開朗、活潑喜歡遊玩的陳奶奶,因為罹患失智症,隨著病程進展,肢體功能也開始退化,只能躺臥床上,女兒說到母親,早已泣不成聲,緊握住我們的手,是請求?是肯定?可以確認這份信賴何其沉重…… 為了這份認同與肯定,大同區開始打造失智友善生活圈,促使失智者可以自在地生活在熟悉的環境。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失智症的人數逐年攀升,大同區111年底總人口數為11萬8,833人,老年人口共2萬5,022人,老年人口比率21.06%%,已邁入超高齡社會,以盛行率8%推估,區內至少有2,002名失智患者,潛藏於社區中,表示可能有更多失智或輕度心智功能障礙的個案未接受失智診斷,而被忽略,且失智症照護較一般病患需要更多的心力投入,顯示失智症議題的重要性,如何營造失智友善社區為目前公共衛生重要推動議題之一。
推動小組
大同區自101 年起辦理社區高齡友善宣誓儀式,籌組高齡友善社區推動小組,由健康服務中心媒合,串聯社福、警察、消防、教育、勞動、民政等資源,啟動跨部門推動小組,建構推動平台。遴聘環境、高齡友善等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協助計畫推動及規劃。定期召開共識會議,依高齡友善八大面向評估社區長者需求,排定議題優先順序,擬定改善方針。透過各項政策建立長者照護之支持性環境,協調、整合高齡友善推動工作,分為「友善環境組」、「健康社福組」及「企劃組」。「友善環境組」負責研擬及建構友善環境工作策略,「健康及社福組」負責規劃長者健康促進方案,「企劃組」負責經費及組織運作管理,並結合專家學者、失智症患者、家屬及高齡者代表共同參與,研商社區推動工作的內容及掌握進度。
我們怎麼推動?做了什麼?
本中心推動大同區失智友善社區特色方案,方案包括悠活大同針對失智者辦理相關課程、高齡友善大賣場、失智友善運動場館、失智友善古蹟、智慧公園、觀光街區、社區巡守隊,以營造社會與物理之包容性環境。
一、悠活大同,為民服務空間再升級
1.打造優質公共空間,提供多元化健康促進活動,包括健康評估、長者桌遊課程,雲端體感復健系統、體適能檢測評估。
2.定期邀請失智症家屬與個案共同參與活動,分享生活點滴及學習成長與支持。
3.提供放大鏡、老花眼鏡及行動輔具,以提供民眾使用。
4.設置銀髮失能輔具展示區,提供民眾多元資訊。
5.e化失智篩檢表,針對篩檢異常民眾由健康中心提供關懷及協助。
二、結盟轄區內家樂福重慶店成為友善大賣場
1.提供樂齡顧客多項貼心服務,如:免費租借輪椅及拐杖、不限金額免費宅配或協助將商品搬運到府、陪同購物、到府協助安裝家具、老花眼鏡免費借用、文件代寫、寄物等。
2.定期辦理長者活動,提供長者多元活動,如阿公阿嬤包水餃、長者桌遊活動,促進長者社會參與。
3.店內標示放大,方便民眾辨識。
4.加裝抗菌扶手及貨架安裝放大鏡,便於長者選購時閱讀商品資訊。
5.「樂齡購物專區」:選擇賣場中較便利、寬敞、人流較少的地點,將長者經常購買的物品集中擺設,讓長者選購時不會有急促感,且於本區增設休息座椅,提供舒適的購物環境。
6.設置長者優先結帳櫃台,以尊重友善的態度服務長者,提供快速通關。
7.健康中心媒合醫療院所,每月辦理健康篩檢活動。
三、打造失智友善銀髮運動場館
1.辦理教育訓練,增加員工銀髮失智相關之識能,提供貼心友善個別化服務。
2.針對失智者設計多元課程,內容包括運動、認知、紓壓三種,鼓勵民眾參與。
3.提供老花眼鏡、放大鏡及輔具使用。
4.設計失智友善組織靜電貼紙,張貼於加入之店家及攤商店門口,方便民眾辨識。
5.降低服務櫃台,拉近服務人員與民眾的距離。
6.增設高齡友善櫃台及指引線,所有指標放大,以方便民眾閱讀及增加辨識,讓民眾能快速通關。
7.室內室外擺置椅子,提供休憩區。
四、打造智慧公園
1.結合資訊科技,於建成公園定點設置「運動QR CODE」,線上提供運動影音指導。
2.運動項目共計15項,融合四大主題「伸展運動」、「肌力運動」、「有氧運動」、「平衡運動」。
3.長者在公園,可以利用線上運動影音達到自主訓練,隨身教練帶著走。
4.結合里鄰長及志工團體,組成巡邏志工定期巡檢公園環境及設施,以永續公園安全維護機制。
5.搭配鮮明色彩、圖示及放大字體置於公園中,增加能見度,方便掃描。
五、結合在地資源,打造失智友善迪化街
1.共計83間店家加入關懷行列,對於疑似失智的民眾以「看、問、留、撥」四步驟,減少失智者走失的可能性。
2.設計「五心服務咱熊讚」掛牌,提供失智者以及照顧者辨識。
(1)安心補給站:永樂里及大有里辦公處提供輪椅、輔具等免費商借。
(2)放心悠活村:提供失智症個案健康促進課程,如營養照護、健口操、運動課程及桌遊活動等。
(3)體貼心店家:加入關懷失智症的行列,若察覺疑似失智症者,以「看、問、留、撥」四步驟處理,減少失智者走失的可能性。
(4)珍心關懷:失智者的生命故事手札,讓失智者得到尊嚴的照護服務。
(5)包容心環境:透過播放失智症為題材的電影及紀錄片,增進民眾對失智症的正確認知,營造包容友善的社區氛圍。
3.於永樂市場及大稻埕公園建置無障礙廁所及無障礙坡道。
4.迪化街店家外面設置長椅,提供民眾休息區。
5.迪化街一段設置行人徒步區,每周日管制車輛出入及通行,提供安全無車的空間。
六、失智守護天使
1.媒合台灣失智症協會、富邦銀行辦理、大同國小共同針對四、五年級之學童辦理「守護爺奶 平安過年」活動,使學童成為失智守護天使,提供家人正確資訊。
2.本中心集結25里辦公處培訓鄰長成為失智守護天使,社區服務時提供民眾正確資訊及服務。
3.本中心於外網招募失智友善天使,鼓勵社區民眾一起加入失智友善天使行列。
4.針對民眾不定期辦理失智相關課程,並且鼓勵民眾一起成為友善天使夥伴。
感動故事
一、現在帶媽媽出門,好安心
幾年前媽媽退化後,侯小姐獨自照顧年邁母親,每到家中日常用品用心需要採買時,不敢讓罹患失智症的母親獨自留在家中,但也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忙照護。 媽媽的神情及舉止,總是迎來店家至為關切的眼神,遇著不甚友善的店家,老人家不夠利索的身手每當翻找架上商品時,過大的舉止偶發引起店員過分的斥責,然其驚嚇之餘的反應更好似犯錯的孩子,隨即怯弱地藏匿至我身後屏蔽,看在眼裡的我,滿溢的心酸不捨…… 之前,感到最不便的就是帶媽媽出門, 如今,增添高齡友善賣場機制、迪化街友善街區,上街採買除了輕鬆愉悅更有店員們主動關切顧客所需,這份支持的感動,讓我深覺生活步伐變得踏實又安心。
二、能再次運動~奶奶笑了,家屬也安心了
在媽媽臥床靜養千餘日以來,一天接到健康中心的電話邀請,心中起了莫名的問號,媽媽失能都已3年多,如何再走出家門運動?無限的疑惑縈繞心頭?直至那天健康中心護理師,帶媽媽到運動中心上課,運動中心的教練群耐心、緩慢教導著與媽媽有相同肌肉僵硬及活動受限的長輩如何使用彈力繩,看著教室內與媽媽相同困擾的夥伴,一起努力的拉緊彈力繩,即便是再簡單不過的動作,媽媽依然努力的完成,此時我內心無比雀躍的悸動正澎湃上心,眼見她嘴角泛起的微笑,這一刻,我在安心不過!
修正及永續發展
一、扶植與培力據點:培養社區單位能自主推動高齡友善、社區營造及運作管理,定期辦理經驗分享交流活動,邀請里鄰長、社區發展協會、商圈團體代表參與,期透過標竿學習,以擴大社區推動量能,達到永續發展目標。
二、增權賦能,區民參與:凝聚社區意識,連結居民情感,以創新方案爭取區民對政策的認同,邀請區民參與言論意見表達,共同分享政策與提案的形成,提升居民對社區責任的分擔及參與。
三、成功經驗的複製,擴展推動區域,以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家樂福友善賣場推廣到其他連鎖超商商店,從迪化友善街區推廣到延三夜市以及寧夏夜市,從大同國小推展到其他學校,爭取區民對政策的認同,增權賦能邀請區民參與推動規劃,提升居民對社區責任的分擔及參與,由點到線,再拓展到面,串聯成社區網絡,以達永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