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區] 信義用心,記憶同在

社區背景說明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針對臺灣地區65歲以上長者進行「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失智症盛行率為7.99%,以此結論推算信義區失智症人口約有4,100人,而大部分的失智長者也都還在社區當中生活著。因此,信義區希望透過跨單位合作模式來推動失智友善社區,結合健康服務中心、心理衛生中心、物理治療及營養推廣等專業單位,並串聯區公所、里辦公處、學校、企業、民間團體與政府部門,共同營造友善生活圈,一同建構跨域合作機制,攜手打造失智友善的生活環境。
推動策略及內容
一、長者失智症樂齡活動:辦理 「啟動大腦小宇宙」、「認知功能訓練與思考遊戲」活動,提供疑似或確診失智症個案的照顧者更多元的照護方式及技巧,並在活動中帶領長者提升記憶力、認知能力及反應力,也提供減輕照顧者壓力及提供短暫的喘息機會。

圖:長者失智症樂齡活動,講師藉由互動小遊戲,提升失智症長者的認知功能。
二、失智症VR體驗:透過與新光銀行合作,讓民眾使用VR道具體驗失智症患者的日常生活,使照顧者與家屬能更深刻理解長者的生活狀態與困難,提升家庭與社區的照顧能力。

圖:新光銀行失智症VR體驗活動長輩與家屬、社區合作單位合照
三、麵包花與黏土創意手作課程:為營造失智友善暨安全社區,邀請台灣麵包花與紙黏土推展協會常務理事劉美幸老師講授《藏在蘿蔔裡的驚喜》,透過麵包花與紙黏土製作手工藝品,透過手捏技巧、動腦動手之學習,以延緩失能風險。
![]() | ![]() |
| 圖:麵包花創意手作課程,失智症長者與照顧者一同合作完成手工藝品 | 圖:黏土創意手作課程,講師指導失智症患者進行創作 |
四、失智走讀-永春陂濕地及奉天宮:為營造高齡友善及失智友善社區,透過失智症支持團體活動,帶領失智長者及其照顧者前往信義區永春陂濕地公園及松山奉天宮,結合自然生態走讀與人際互動,促進認知刺激與身心健康,同時增進社區參與與家庭支持,共同打造一個對失智症者更友善的環境。
![]() | ![]() |
| 圖:永春埤走讀活動 | 圖:奉天宮走讀活動 |
五、舉辦失智症患者家屬之法律講座:與律師事務所合作,舉辦「照顧失智症患者之家屬應具備的法律知識」講座,提升照顧者對於法律權益、責任與資源的認識。

圖:舉辦法律講座,讓照顧者了解自身法律權益及認識資源
六、與北市圖廣慈分館合作舉辦失智症主題書展:希望藉由與圖書館合作失智症主題書展,讓民眾增加對失智症的知識,以利建立失智友善環境。

圖:失智症主題書展一隅
七、欣賞失智症主題微電影:結合里辦公處,於各里段健康日時段辦理互動式失智症巡迴課程。

圖:失智症主題微電影欣賞
感動故事
一、 在「麵包花創意手作課程」中,邀請失智長輩親手製作麵包花與紙黏土作品,透過動手捏塑與構思設計,達到延緩失能、活化思維的效果。活動中,長輩們專注於手作的神情格外動人,有的皺眉思索、有的笑著討論,即使記憶不那麼清晰,也能在老師與志工引導下完成屬於自己的作品。課程結束後,長輩們開心地分享:「我要把作品帶回家,讓家人看看!」這份親手創作的成就感,不僅讓他們感受到被肯定,也在過程中重新連結家庭情感與生活回憶。
二、在「預防失智症—動手動腳動動腦」活動中,特別邀請職能治療師帶領失智長者隨著鄧麗君、費玉清等懷舊旋律,一起帶動跳與律動。隨著熟悉的音樂響起,長者們逐漸放開身體、開懷歌唱,現場氣氛溫馨而熱鬧。活動進行至中段時,許多長輩開始大聲合唱,彼此相視而笑,彷彿重回年輕時與朋友共度的快樂時光。課程結束後,長輩們紛紛分享:「雖然現在記性不好,但今天真的很開心,想起了以前的自己。」他們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結合音樂與運動的活動,讓心情與記憶一同被喚醒。
修正及永續發展
失智友善的推動須從社區向下扎根,未來將持續強化與各里辦公處的合作關係,規劃多場失智友善講座,並串聯在地店家共同宣導相關理念。透過社區的參與與行動,讓民眾更加理解與接納失智症者,營造彼此關懷、互相支持的生活環境,讓失智者與照顧者在社區中都能感受到溫暖與善意,進而打造更加完善、永續的失智友善社區。
資料提供: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





![我的E政府 [另開新視窗]](/images/egov.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