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文山區] 攜手鄰里 智同道合 守護高齡 樂活安居


/001/Upload/694/relpic/46167/122653/56a8293b-edac-4992-a986-f86fc2b932b6.jpg

 

緣起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當他們隨著年齡增長出現輕微失智症狀時,只要能多一點愛心、耐心與關懷,就能讓所有長輩及失智症者在社區更自在、安全的生活。

    依據衛生福利部全國性失智症流行病學研究調查,以65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盛行率為8%做推估,2024年9月臺北市文山區65歲以上人口數共5萬3,801人,而失智症人口粗估約為4,304人,失智症議題已經成為臺灣高齡化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

    罹患失智症的長者大多數仍居住在社區中,文山區以推動「失智友善社區」,以失智症者及家屬為中心發展生活圈,建立更多的支持網絡和社區資源,營造失智友善社區環境,讓失智症者及家庭照顧者能在友善且熟悉的社區,有尊嚴、安全、自主、平等、幸福終老。



推動小組

一、文山區自2007年起推動安全社區營造,由「臺北市文山安全社區暨健康城市促進會」依據國際安全社區七大準則,號召公私夥伴共同建構安全社區,主動發掘並改善社區環境中的安全問題,推動各項促進安全方案,發展出符合在地特色的安全社區網,多次獲得國際安全社區認證中心(ISCCC)認證,成為「安全社區」的典範,這也是文山區推動失智友善社區重要基石。


二、 文山區以「文山安全社區暨健康城市促進會」為組織平臺,成立安全社區、高齡暨失智友善、健康城市三合一推動小組,結合產官學民跨域合作,擬定方針,建構長者友善安全的支持環境,推動長者健康促進行動方案。

/001/Upload/694/relpic/46167/122653/b62afe02-c892-4a34-9503-869798f81892.jpg


圖. 文山區推動失智友善社區組織架構



我們怎麼推動?做了什麼?

  為了打造在地綿密失智社區照護網絡,首先進行在地特性及民眾需求評估,盤點在地資源整合公私資源,以建構高齡暨失智友善社區「友善居民、友善組織、友善參與、友善環境」為最重要核心價值,涵蓋「食、醫、住、行、育、樂」面向,全方位提供長輩社區中生活所需,共同打造守護高齡、樂活安居生活環境。

/001/Upload/694/relpic/46167/122653/a0edd457-105d-4dac-a752-6bf648b36f27.jpg

圖. 以失智友善社區四大核心發展食醫住行育樂方案



一、啟動鷹眼計畫,遍佈鷹雄,守護高齡:

  文山區區長號召43里長、鄰長及巡守隊,共同宣誓加入失智友善鷹雄,透過43里鷹雄們帶領下,讓里民學習辨識失智症症狀,於共餐據點協助推廣「健口操」,攜手鄰里「量六力、護健康」,形成社區互助的行動力量,預防及延緩長者衰弱、失能及失智。

/001/Upload/694/relpic/46167/122653/3a2efc47-fda2-4936-98cc-5e74347fc0fd.jpg


二、文山首創山林處方箋_三貓療癒步道:

  藉由產官學民跨域合作,串聯文山區在地資源「貓纜、貓空、動物園(貓熊)」,結合專業設計4條療癒步道,融合動態、心靈、療癒與紓壓活動內容,以走入自然環境的方式,延伸與社會和人際的互動,協助健康或亞健康長者、失智症者,走出戶外、增加社會參與,延緩老化。

/001/Upload/694/relpic/46167/122653/62da447c-f8b6-4704-bea2-07c44cd574c2.jpg

三、銀」養保「胃」戰 ~攜手「銀」健康:

  以「文山安全社區暨健康城市促進會」為平臺,凝聚長者營養重要共識,邀請滬江高中委外廚房,加入「供餐營養友善店家」,輔導供膳人員具備設計及烹調適合長者飲食知識及技能,提供質地柔軟,菜色顏色豐富多樣化,均衡營養,色香味俱全之健康餐盒。主要提供社區中60歲以上低收、中低收弱族群長者客製化餐盒。

/001/Upload/694/relpic/46167/122653/6014e422-9db9-4113-9c8f-6604e3c8c4fe.jpg


四、文山銀色行動故事屋:

  藉由專業指導和活動設計,讓長者透過說故事及對話,走進社區/校園,面對年輕族群,除了提升長者自信心及心靈滿足,也讓長者在說故事過程中增進社會參與及促進代間共融。

/001/Upload/694/relpic/46167/122653/1b44887c-54fd-436f-b15f-cf3f54d866a9.jpg


五、走讀文山思古幽情,健口健走健腦快樂行:

(一)結合深耕地方文史的文山社大老師,帶領長者穿梭大街小巷,走讀文化資產,串起長者與生活土地「共生」、「共學」、「共老」、「共好」緊密連結。

/001/Upload/694/relpic/46167/122653/f4575de9-3807-4f8e-be1f-1866750ce010.jpg

(二)結合陽明大學牙醫系至社區關懷據點、共餐據點、長者機構單位,指導長者正確口腔清潔衛生及健口操動作,增加口腔咀嚼力及吞嚥能力,降低失智風險。

(三) 結合中國文化大學團隊,運用「能量代謝分析儀」測量園區內遊園步道強度,標示消耗熱量卡路里,打造動物園安全友善步道。委託「永悅健康創新實驗室」於「健行筆記 APP」設計數位集章健走活動,提升長者肌力、心肺耐力及定向力等身體機能。

/001/Upload/694/relpic/46167/122653/30a33038-1e24-45bd-9e5d-4357358b22ef.jpg


六、推動在地農會失智友善金融:

  2022年全臺推動失智友善金融,偕同失智症協會至在地農會,提供多種失智行為態樣,協助在地農會行員辨識客戶是否疑似失智,響應失智金融友善。

/001/Upload/694/relpic/46167/122653/c107114d-dd33-4b39-89ce-cf8ec374c52e.jpg


七、成立「知音小站」,紓解失智照顧者壓力:結合北市聯醫全觀心理中心成立照顧者支持團體「知音小站」,定期提供照顧者間互助支持,分享照顧心得、紓緩照顧壓力。

/001/Upload/694/relpic/46167/122653/9c64b945-58dc-40ed-8388-aeef9d2c7eb8.jpg


八、多元媒體露出,推廣失智友善議題:

  透過多元管道行銷(舉辦記者會,發布新聞稿、設計自導式地圖設計、製作宣導短片及舉辦拍照說故事比賽),讓市民真實體驗、感受三貓療癒步道,強化失智友善觀念與關注失智症議題,營造失智友善環境。

/001/Upload/694/relpic/46167/122653/d896bfaa-e4a9-46b9-85a7-aed625462284.jpg


感動故事

一、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神經科失智共同照護中心 周欣柔個管師

        王伯伯一開始容易煩躁易怒,逐漸無法應付工作需求,經萬芳醫院神經科醫師診斷失智症,漸漸開始出現迷路,失去自理能力,甚至幻聽、幻覺,家屬照顧十分困難。

  經由萬芳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協助資源連結,安排王伯伯到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參與課程,延緩退化,同時也轉介案妻至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的照顧者服務資源,不僅有助王伯伯的生活調適及延緩失智退化,也讓案妻紓解照顧過程的負面感受。失智症是一場長期抗戰,病人辛苦,主要照顧者更是心力交瘁,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作為失智症患者與家屬的守護者,讓有需要的人在失智症的道路上有「醫」靠。



二、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文山職能工作坊 王炫文職能治療師

        王阿姨是位極輕度失智長輩,去年10月開始參加文山職能工作坊失智社區據點活動,剛開始王阿姨與其他成員不熟悉,在團體中大多是觀察者角色,據點工作人員、講師經常鼓勵和稱讚阿姨的表現,也時常與她聊聊生活點滴。現在王阿姨在這裡交了很多朋友,笑容變得更多,也會主動與其他長輩聊天與分享她種花卉的照片、與家人出遊的照片等。今年6月份本據點與果陀劇場合作辦理的長者故事班成果發表會上,王阿姨站在所有人面前,毫不怯場地分享她小時候的往事經歷,兒子、媳婦和孫子也都來到現場幫她加油打氣,令人感動!


三、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財團法人恆安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受託經營臺北市文山老人服務中心陳宜品社工

        73歲的吳伯伯是位極輕度的失智長輩,自108年起參與失智據點課程至今,每次課程伯伯也都會積極參與,結識班上許多長輩。伯伯平時由太太沈阿姨協助照顧,每次阿姨也都會陪伴伯伯前來上課,十分用心和辛勞~阿姨與上課老師、其他長輩和照顧者熟識,課堂上除了陪伴伯伯參與活動外,也會主動協助老師、協助照看其他長輩,今年也參與中心舉辦之照顧者支持團體,向其他照顧者分享照顧經驗,也練習關注、照顧自己的需求,緩解情緒壓力。


四、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財團法人佳醫健康基金會 宋郁柔站長

        高齡又不方便行走的何奶奶,一開始來據點的時候很沒有安全感,因為只聽得懂台語,怕給大家課程上造成困擾,所以很沒自信也很焦慮,但透過一次次女兒的陪伴,據點老師及同學的包容,郭奶奶明顯有了笑容,剛開始老師們對郭奶奶的活動邀請都被婉拒,在奶奶勇敢嘗試跨出去後,克服了心中的巨人,漸漸得到鼓勵後,奶奶越來越有自信,在活動遊戲中是越來越游刃有餘。運動課程中也會努力從輪椅上站起來,從一開始瘦弱氣色不好到越來越健康,郭奶奶的腿部有了一點肌肉,這樣的進步,真的令大家開心。



修正及永續發展

一、增加社區失智識能,持續連結社區在地資源,公私協力,營造失智友善社區環境。

二、啟動跨域關注社區失智長者建立健康自立生活的支持網絡,建立失智長者與社區的多元關係強度。

三、持續訓練社區志工發掘周邊疑似個案,轉介失智共照中心或醫院。

四、強化社區資源間的連結,增加對社區失智長者與家屬服務的寬度與深度。



資料提供:臺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