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區] 跟著樂齡服務員憶起活躍(ACTIVE)中正區
緣起
一、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
台灣失智症協會依國發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預計未來20年,每天平均將增加48位失智症者,即每30分鐘增加1位失智症者,這些失智者當中僅1成在醫院或照顧機構,9成分佈在社區中,顯見失智症防治與照護是急待解決的問題。
二、失智症長者走入社區、重啟生活的重要性
世界衛生組織於91年提出「活躍老化」觀念,保持社會參與及多樣化的環境可刺激失智者認知功能,增進舒適、愉悅、支持等正向的情緒,延緩失智退化。
綜觀以上,失智症人口增加及重返社會等問題,無疑地反應失智症罹病後所洐生的家庭、醫療照顧體系乃至整個社會的資源負荷問題,故建置有價值、尊嚴的失智友善社區已刻不容緩。
推動小組
臺北市以「健康城市」及「安全臺北」為主軸,並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架構,透過跨局處平臺推動各項政策。為呼應市府政策,中正區以「臺北市中正區社區健康安全促進會」做為區層級溝通平台,整合轄區內資源,提升社區照護關懷服務量能,鼓勵社區或失智長者提升社會參與,並串聯醫療照護服務資源,建立失智症支持網絡,推動高齡暨失智友善相關議題。
「臺北市中正區社區健康安全促進會」由中正區區長擔任召集人(圖1),號召本區31位里長、警察、消防以及在地資源臺大醫院、中正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臺灣省分會、聯維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等部門公私協力借力使力共同參與,建構出結合產官學民媒、鏈結衛政及社政網絡跨部門區層級失智友善社區推動平台。
「臺北市中正區社區健康安全促進會」每年皆會檢視及針對尚不足之面向制定推動議題,並將其納入區政及里政之政策中,透過各組所掌握之資源將議題深入社區落實執行,定期召開聯繫會議,並邀請專家學者給予回饋與指導,加速中正區友善社區的建置。
圖1.「臺北市中正區安全健康促進會」共分為居家安全組、學校安全組、公共場域安全組、交通安全組、蓄意傷害預防組及高齡友善促進組等6個任務編組,並由在地重要人物擔任組長進行倡議。
我們怎麼推動?做了什麼?
有別於以往活躍老化只著重在健康或衰弱長者,本區首創「ACTIVE活躍方案」方案(圖2),透過6大策略培訓並招募失智者及照顧者成為樂齡服務員,提升失智者及照顧者社會參與並達到活躍老化的機會,翻轉大眾對於失智症的認知,營造失智友善環境。
圖2、ACTIVE活躍方案
一、友善居民:建立對失智症有正確識能、消除歧視並願意給予協助與關懷。
(一)與轄區內企業合作,共同打造適合失智長者服務的場所,並安排企業員工與主管的識能提升訓練,教導使用「3多」溝通技巧並善用「看、問、留、撥」關懷4字訣。
(二)社區識能推廣:將失智友善課程納入臺北市高中以下各級學校教師研習項目中,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小紮根。
二、友善組織: 為建構失智家庭日常生活需求之全面性社區照護支持體系,串聯社區中民生所需「食」、「醫」、「住」、「行」、「育」、「樂」等6類失智友善組織,建立失智友善社區地圖,方便所需服務者查詢。
三、友善參與:與社區中失智友善組織合作,發展由失智者擔任「樂齡服務員」的志願服務行動方案,進而提升民眾對失智症者的認識,並連結臺北市開南高級中等學校學生,指導失智者沖泡咖啡、拉花及花式調配等技巧及服務民眾的注意事項後,依其意願擔任志工,學生族群亦於過程中更加理解失智症。 (圖3)
圖3、記憶守護咖啡「讚」
四、友善環境:
(一)參考國民健康署建構失智友善社區及高齡失智者友善社區環境設計準則,將本區健康服務中心1樓活動空間進行高齡、失智友善與無障礙環境改造,除完善無障礙空間建置外,亦塑造出以失智症為主題的「記憶守護友善館」(圖4),讓社區民眾可透過互動式設施體驗失智者日常生活所遭遇的困窘,以提升相關識能。
圖4、臺北市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記憶守護友善館」
(二)聘請專業人員進行環境評估及改造,包含本區商場、銀行及據點等,亦協助有需求之社區民眾尋找資源(圖5),落實貼心服務。
圖5、社區民眾居家環境改善評估
感動故事
在中正區安全健康促進會成果發表會中,邀請參與志願服務的失智症患者與照顧者出席並分享參與心得(圖6)。照顧者表示失智者在患病後常出現日夜顛倒、易怒等症狀,讓照顧者備感壓力,很感謝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轉介參加失智服務據點及各項課程,協助失智者持續進行認知及感官的刺激,保持腦動、運動及社交互動外,也學到沖泡咖啡及失智症照顧技巧,並透過課程活動認識許多照顧者以彼此分享經驗,在照顧道路上互相扶持。
圖6、失智者及照顧者回饋
修正及永續發展
透過PDCA循環系統管理過程(圖7),持續監測、執行與檢討行動方案,以符合所設定之失智友善社區推動目標。亦持續扮演倡導者與增能者,逐步累積民眾對失智症相關識能,及友善態度的建立,促使本區各領域藉由ACTIVE方案的推動,自主性發展失智友善行動。
資料提供:臺北市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